快节奏手法包装,全方位解析综艺真人秀节目后期制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提示: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1.前言
近年来各种真人秀节目相继推出、种类繁多,但是大部分以娱乐大众为主,缺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在这样的情况下,东方卫视陆续推出了《诗书中华》、《喝彩中华》等“喝彩”系列节目,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加入了创新性的内容,既不失娱乐性,又吸引年轻观众的目光。本文以《喝彩中华》为例,分享此类创新型戏曲类节目的后期制作经验。
《喝彩中华》是由东方卫视中心打造的大型原创戏曲文化类节目,以中国戏曲的传承创新为核心,向亿万观众传播中国戏曲文化的魅力。节目引入“喝彩人”的概念,每位喝彩人登台表演戏曲节目,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并结合戏曲文化科普的形式,实现对戏曲艺术的喝彩。《喝彩中华》不仅面向戏曲爱好者,还肩负着吸引普通观众欣赏戏曲,喜爱戏曲的重任。
2.后期处理要点举例
2.1 不同内容阶段中的景别选择
2.1.1 舞台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喝彩中华》的舞台以古戏台为原型,舞台上的诸多红色交叉梁柱的灵感来源于京剧行头中的“翎子”,舞台下方以LED 屏幕呈现环水的效果,还不时有锦鲤嬉戏。观察员与观众“隔水而观”,也是古时颇为讲究的看戏方式。在才艺过程中使用轨道、背打、摇臂镜头均可直接展现这些设计,360 度将舞台呈现在观众面前,并且,在对话的时候穿插摇臂俯拍镜头,不仅丰富了可使用的镜头,还能直接展现锦鲤游过的画面,如图1、图2 所示。
图1
图2
2.1.2 才艺中人物动作的展现
与舞台不同,人物作为被摄主体相对较小,在动作幅度和范围较大的表演中需要格外注意景别的选择。
首期节目中,喝彩人姚飞龙表演了《火焰驹》片段,集腰腿功、马鞭功、眼神功等为一体。他单脚向后挑起,身体呈90 度前倾,此时全景镜头能够表现人物在悬崖绝壁的山路上行走的状态;有时连续上翻眼睛,我们使用近景镜头展现姚扮演的剧中人在马背上困乏无力的神情;最后姚飞龙展现了“僵尸功”,即身体笔挺,突然向后倒下的技巧,此时我们用顶射镜头表现他倒下时动作的干净利落,如图4、图5 所示。
图3
图4
图5
另外,一般来说,戏曲演员在表演才艺之前都会有一个亮相动作,此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景别展现演员的动作和表情:全身动作选择景别较大的全景镜头,并且主体占画面的1/3 以上;相对的,有时为了展现面部表情、眼神则使用近景。
定格动作在景别选择上来说相对比较简单,根据画面可以直接判断使用的景别,而遇到特殊的才艺时需要根据才艺的内容来选择景别。以绝活“跷功”为例,顾名思义,跷功是一种绑上木质小脚,模拟缠足行走的技巧,为了展现技巧之难,除了使用足部特写,还应适量加入全景表现行走的轻盈,两种景别相互交错,让观众能意识到表演者的技巧之纯熟。除了景别大小的选择,还需要对角度进行选择,正面镜头无法体现足部只有脚掌着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使用相对侧一些角度的镜头,如图6、图7 所示。
图6
图7
而在表演翎子功中有一个单边翎子立起的技巧时,我们首先使用翎子的全景镜头展现翎子的运动过程,再使用特写镜头表现翎子立起时动作的稳当、准确,如图8、图9 所示。
图8
图9
因此,在后期处理之前,剪辑师需要对表演者的动作及内容完全掌握,并且选择合适的景别才能准确地传达才艺表演的亮点。
2.1.3 利用景别展现人物情感
景别选择除了能够直观地呈现表演者的动作,还能间接传达表演者的情感。人物讲话时,一般使用正面近景镜头,最直接地表现说话者的面部表情,但是在说话者带有强烈情感的时候,选择侧面特写镜头能够更好地展现。
例如刚才提到的喝彩人姚飞龙,我们用后期剪辑呈现了他的精湛技艺,但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位在舞台上灵活翻转的须生,曾经在练习翻跟头时不慎跌落受伤,几乎成为植物人。但因为难舍热爱戏曲的初心,他坚持苦练,最终回到了舞台。在讲述他的故事的时候,我们大量使用了侧面的特写镜头表现姚飞龙额头上的汗珠以及时而闪过的一点点泪光,若是正面机位则无法看清这些细节,如图10 所示。
图10
有时当舞台上人物间有特殊的情感时,会有一些不同的处理方法。在《海岛冰轮》这一节目中,演奏二胡的尤继舜是京胡大师,但是曾经患病导致半身瘫痪,只有一只手能演奏京胡,而其妻子夏慧华一直陪伴至今,二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后期剪辑的时候,需要在熟悉他们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处理。由于两人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后期处理时一般采用轨道(展现关系和位置)——尤继舜演奏特写——夏慧华脸部特写的方法,同时穿插拍摄尤继舜的摇镜头,从尤继舜的手部摇到脸部,能够看清楚对其妻子的信任,表现二人合作不易以及对相互之间多年累积的情感,如图11所示。
图11
2.1.4 利用全景展现人物关系
当人物群体有一定阵型的时候,如戏曲韵律操,节目中所有人排列环绕成圆形,见图12,此时只有顶射镜头能最直观地呈现。而踢枪出手的节目的处理方式有些许不同,在一段五个人配合的戏中,需要在展现主角的技巧同时表现她与其余四人的关系,此时先使用轨道镜头表现主角被四人困住的情形,接着切换到特写镜头让观众看清其想尽办法逃脱的神情。因此,当舞台上人数超过三人并且具有一定的人物关系的时候,需要用特定的景别来表现人物的关系。
图12
2.2 剪辑节奏把控和剪辑点的选择
由于《喝彩中华》是一个面向普通观众的节目,最主要目的是将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展现给观众,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可以看到《喝彩中华》选用的节目囊括了京剧、沪剧、晋剧、粤剧等剧种。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展现中华传统文化,每个节目相比传统戏曲节目更短。比如说许多喝彩人的戏曲表演只截取一小段唱段,而武戏部分,也是截取了最精彩,以及吸引人的部分。这样,可以让平日里没有接触过戏曲的观众,以及还未养成戏曲欣赏习惯的观众,不至于因表演过长而失去兴趣。所以在后期的制作时,有很多原本舞台上表现的内容被忍痛删去,每位喝彩人在节目中的表演时间被控制在三分钟以内,整体时间被剪辑成八分钟左右。这样做只为一个目的,那就是用现代快节奏的真人秀手法包装传统戏曲艺术。
除了景别的选择,镜头长度和剪辑点都应根据表演内容而改变。一般来说,戏歌类节目的剪辑点在前后两句歌词之间。若是旋律比较特殊的节目,比如昆曲,一句歌词唱的时间比较久,此时剪辑点可以选在一句歌词的中间演员换气的地方。而武戏则不同,武戏的节奏一般较快,剪辑时根据动作的不同切换不同机位的镜头才能表现动作之凌厉,但有时需要对演员进行细致的观察之后才能进行后期处理。比如在演员进行一系列的翻跟头表演的时候,应给一个长镜头来充分表现表演的内容,并且要十分注意加入反应镜头的剪辑点,否则会影响表演的完整性。
综合而言,镜头长度是根据动作和内容决定的,虽然剪辑师可以按照自己的风格进行处理,但是核心思想不变,那就是要最直观地表现表演者的动作和表情。
2.3 特技使用
在戏曲节目中,有时需要使用特技来展现技巧,一般使用的特技是放慢以及重放。在之前提到过的才艺《决战天策府》的开场,有一段从高处翻跟头到舞台的技巧,由于过程比较快,容易被观众忽视,后期处理的时候这段技巧播放了三遍,并且使用的景别都不同,用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镜头完整展现翻跟头的动作。
2.4 内容解释性镜头的运用
由于传统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普通观众对于一些戏曲技巧不甚了解,在播出的时候需要添加一些解释性的内容来增加观众对节目的理解,具体表现在贴士的使用和导演的解说镜头。每一组“喝彩人”表演之时,屏幕弹出对不同戏剧种类、表演技巧等行业属性的解释即为贴士,一般不会超过30 个字,为方便观众阅读。而导演的解说镜头只有在表演的间隙使用,由于会打断才艺,解释镜头时长都较短,言简意赅,如图14、图15所示。
图14
图15
在皮影戏、布袋戏这类表演者在幕后操作的节目中,除了使用贴士,还可以通过增加揭秘镜头让观众进一步了解这类戏种的技巧,如图16、图17 所示。
图16
图17
3.结语
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喝彩中华》以这些民间戏曲喝彩人为起点,带动更多观众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力与美,展现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把传统戏曲传播到更多年轻人中。在后期处理上尤其需要注意将戏曲的魅力尽可能地展现给观众。在综合以上对镜头的把握之后,才能更好地为传统戏曲“圈粉”。
(文/上海市广播电视台 罗昱)
推荐阅读
你知道么,《琅琊榜之风起长林》还有更精彩的打开方式......
快来体验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ARRI发布全新大画幅摄影机系统
【大事记】世界首部人工智能配音纪录片《创新中国》首映 陈可辛用iPhone X拍出扎心感动